文章

顯示從 8月, 2025 起發佈的文章

第二十一章:拖延症唔係病,係害怕開始

圖片
林宇又係加班夜,睇住面前條長長嘅報告清單,心入面話:「點解做嘢成日拖拖拉拉?點解一想到要開始就頭痛?」 佢開口同小白講:「我覺得自己根本唔識點開始做,搞到成日推、成日拖。」 小白笑咗一聲:「拖延症唔係因為你懶,而係你唔知點拆開嗰啲大目標,覺得一望到成個山頭就嚇親。」 「試下將一件大事拆成幾個細小嘅步驟,每次只專注做一啲簡單嘅嘢,好似食飯咁,一口一口嚟。」 林宇試咗跟住做,將整份報告拆成 5 個細部份,設定每日完成一部分。 每完成一部分,佢就會俾自己一啲小 reward,例如飲杯好茶,或者聽首歌。 漸漸咁,報告慢慢完成,心情又輕鬆返啲。 小白出聲:「見唔到整個樓梯無所謂,最緊要踏出第一步。」 待續... --- 教練視角: • 拆解大任務,設定細小可行嘅目標 • 建立完成感,透過小獎勵維持動力 • 認識拖延背後嘅恐懼,學習循序漸進

第二十章:當你唔搶鏡,反而更易被見到

圖片
嗰日開會, Marketing Team 討論緊下個月嘅社交媒體 campaign ,阿 Ken 話想搞一條好有趣嘅短片,大家都積極出意見。 林宇心入面有好多想法,但見到阿 Ken 咁有熱誠,佢忍住冇打斷,反而專心聽晒全場嘅意見。 等到大家討論到有啲爭拗嘅時候,林宇用一個好中肯嘅提議化解:「我覺得如果我哋將阿 Ken 嘅創意同小美嘅數據分析結合,可能會好有力度。」 大家一聽,笑咗:「好主意啊,林宇!」 日頭返工嗰陣,張經理搵林宇講:「我見到你今次會議中,唔係爭著講,但提嘅建議好貼切,合作得唔錯。」 林宇心諗:原來唔係要咩都爭住做主角,反而係識得幫人補位,先至係贏。 小白笑住話: 「你睇,有時唔係講得多先係強,而係用心聽,幫其他人發光,自己先會閃。」 林宇點頭:「原來喺團隊,退後一步,可能係我嘅升級秘訣。」 待續... --- 教練視角: •  培養團隊合作與協調能力 •  學習聆聽與適時發聲,避免搶鏡過頭 •  提升情商與溝通技巧,幫助團隊達成共識

第十九章:你做過嘅努力,唔一定即刻見到成果

圖片
一月尾,Marketing Team 交晒年初 campaign draft 。林宇睇住自己做咗四份 proposal ,十幾份 social media content ,數據分析文件唔少過八個 Excel 。 佢暗暗心諗: 「我做咗咁多,點解都仲係 intern ?點解每次做啲出色啲嘅項目都唔會搵我?都係阿 Ken 、小美佔晒光 … 」 放工行返屋企嘅路上,林宇望住街燈,終於忍唔住呻: 「小白,係咪我太廢?點解努力好似冇用咁?」 小白問咗句:「你識唔識種花?」 「我?只識買返嚟插。」 「咁你就唔明啦。真正種花,係你種咗粒種子落泥,日日澆水,冇聲冇氣咁過幾日 … 一個星期都可能冇變化。但你有冇諗過,地下可能已經有根出緊?」 「你而家做緊啲 proposal 、幫人校對文件、幫 support team 出 post ,睇落無乜嘢。但上司睇到你 steady 、信得過;同事知道你做嘢靠得住。」 「只係你未開花,唔代表你無根。」 第二日返到公司,張經理突然行過嚟話: 「林宇,嚟緊 launch 個新產品,要搵人幫手做 launch briefing deck ,我見你上次整理得好好,今次俾你主理個架構,得唔得?」 林宇呆咗兩秒,之後迅速點頭:「得!我會盡快交 draft !」 佢返到位,第一時間攞返過去幫阿 Ken 執嘅文件做 reference ,原來自己早就學咗唔少嘢,只係未用出嚟。 小白細細聲咁講左一句: 「你唔係突然發光,而係你之前種咗好多光落泥土,而家啱啱冒頭。」 待續... --- 教練視角: •  成果唔係立即出現,努力有時要沉澱 •  對自己嘅 input 建立信心,而唔只睇即時回報 •  工作上細細累積,最終會變成信任、機會、舞台

第十八章:人哋唔講唔代表冇唸緊你

圖片
某日早上,Marketing Team 一開會,小美突然問: 「邊個幫我哋出咗上個 IG post 嘅?圖入錯咗 product code ,今朝有客投訴。」 林宇心口一震:「死啦 …… 應該係我。」 佢低頭講:「係我做嘅,我冇 double check code 。」 全場冇人出聲,小美望住佢冇多講咩,只係話:「下次麻煩 confirm 晒資料先 schedule ,唔緊要,快啲換返佢。」 當晚,林宇坐喺電腦前望住螢幕發呆。 「係咪我太廢?點解啲人對我好似忽冷忽熱咁?」 「係咪因為我唔夠醒目,搞到同事開始覺得我係多餘人?」 小白冇好氣咁話: 「你又嚟啦,又喺度自導自演咁演情緒戲!」 「但係真係冇人講嘢,我唔知自己做得好定唔好。」 「人哋冇講唔代表冇睇住你。」 「你入錯 code ,係錯;但你錯咗會承認,又即刻處理返,呢啲咪就係態度囉。你以為人哋冇講,其實張經理、小美、甚至阿 Ken 全部記住咗你點樣面對錯誤。」 「職場唔似學校,唔會每樣嘢都俾分數。」 「人哋唔會每日同你講你做得幾好,但你每個選擇、反應、處理手法,都默默被人 observe 緊。」 第二日,小美 WhatsApp 咗佢一句: 昨日件事你處理得好冷靜,冇推卸,我 appreciate 嘅。 Keep it up. 林宇望住個訊息,成個人鬆咗一口氣,嘴角竟然忍唔住笑。 同日下午,佢收到張經理搵佢: 「下星期新 intern 入嚟,你之前做得唔錯,我想你帶佢熟手下啲流程。」 林宇呆咗一秒:「我?我邊有經驗帶人?」 「你做嘢有交帶,最緊要有心,呢啲唔係教得嚟。」 小白冇出聲,但林宇腦海浮現出一句話: 「你以為冇人記得,其實人哋一路都有喺度睇住。 」 待續... --- 教練視角: •  建立自我評估意識,但唔走向自我否定 •  職場反饋唔一定明講,但每個行為都會有人觀察、評價 •  培養 resilience (心理彈性):錯唔可怕,態度決定長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