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呢度冇人等你開口
第一次參加部門週會,我早咗五分鐘坐入去會議室。
十個人圍住張大圓枱,每個人都拎住電腦、拎住紙,講起嘢嚟又快又多英文。
小美講啱啱 launch 嘅 IG 活動點解 click rate 差咗,張經理再補充要點改文案策略。
我想插嘴,但唔知插邊句;想講意見,又驚講錯比人笑;想問問題,但覺得場面唔容許。
結果,我選擇沉默。
由頭到尾,我只係不停點頭,假裝認真。
會議完咗,大家散晒。我收拾緊電腦,小白現身。
「你今日係透明人模式?」
我冇出聲。
「你知唔知職場入面,最危險嘅唔係講錯嘢,而係“人哋唔記得你”。」
我反駁:「但我真係唔識講咩,我又唔係資深,又唔係策劃嗰啲 project 嘅人。」
「你唔識講 project 嘅內容,但你可以問個好問題,或者 summarize 人哋講咗啲乜。重點唔係內容,而係“參與感”。」
我愣咗一愣,心入面開始翻起會議啱啱啲內容。
如果我啱啱開口問:「我想確認一下,意思係 IG 貼文個開場要更快抓到眼球?」會唔會至少有人點個頭?
第二日,小美經過我位,話咗一句:「聽日我開 meeting,如果你有咩想法,唔洗怕講,大家都係由 intern 做起。」
我愕一愕,原來,人哋有睇到你嘅存在與唔存在。
我打開記事簿,寫低咗三樣嘢:
1. 下一次會議前睇清議程,做少少功課。
2. 最少準備一個問題、一個 observation。
3. 有講總好過無講,就算只係:「我可以幫手試下 run draft,睇效果。」
待續...
---
教練視角:
• 描述職場會議中「唔講嘢」會導致冇存在感
• 小白引導主角理解「唔講唔等於穩陣」,而係「比人唔記得你」
• 教導實用技巧:會議預習、預備提問、簡單 summarizing 作為參與方式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