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25 起發佈的文章

第十三章:比起叻,可信更重要

圖片
「有冇人想試下做下次嘅 email campaign ?」 會議上,張經理一邊翻住 PowerPoint ,一邊問。 空氣安靜咗幾秒,我個心唔知點解就跳咗出嚟:「我試吓得唔得?」 小美愕一愕,張經理望住我,點頭:「好,咁林宇你試做個 draft ,星期五前交初稿。」 我成功爭取到個 task ,但出到會議室即刻冷汗直流。 Email campaign ,我只係聽過個名,實際點做我完全無頭緒。 我拎住之前部門 send 過嘅 EDM (電子直銷電郵),死記硬背佢哋啲寫法,再喺 Canva 東拼西湊做個 layout ,字眼亂咁砌,圖片 resolution 又唔夠。 星期五交咗 draft ,小美睇完,問我:「你知唔知我哋平時 target audience 係邊啲?你而家設計嗰封 email 好似係 send 俾中學生咁喎。」 張經理冇鬧,只係好平靜咁講:「下次攞 task 前,先做番啲基本 research ,你今日做得辛苦,但啲野唔岩用。」 我臉紅晒,唔知點收科。 放工後喺地鐵站,我企喺轉車月台,小白浮出嚟,聲線有啲嚴肅: 「你唔係因為準備好而爭取,而係因為想證明自己。咁樣會出事。」 我冇回應,因為佢講中咗。 「初入職場,你未必要樣樣叻,但你一定要讓人信得過你接到 task ,交到貨。」 我:「咁我唔爭取,點表現自己?」 「你可以爭取,但唔係靠衝,要靠觀察、準備、問清楚。唔識唔緊要,講『我想試,但想先了解下前人做法』,人哋反而會信你係個穩陣人。」 我點頭,開始明:職場唔係快人一步,而係穩人一步。 第二日,我走去搵小美:「我想補課,想知你哋以前 send 嗰啲 email campaign 有冇例子可以比我睇?我想了解番基本嘢,唔想再亂咁砌。」 小美笑笑口,拎咗個資料夾比我:「啱晒你,學好咗下次再試,唔趕住表現。 待續... --- 教練視角: • 描述「硬接任務但無準備」帶來反效果 • 小白指出建立「可信感」比一時想證明自己更重要 • 提出實用建議:「預備 + 發問 + 誠實承認未 ready 」比亂接更專業

第十二章:呢度冇人等你開口

圖片
第一次參加部門週會,我早咗五分鐘坐入去會議室。 十個人圍住張大圓枱,每個人都拎住電腦、拎住紙,講起嘢嚟又快又多英文。 小美講啱啱 launch 嘅 IG 活動點解 click rate 差咗,張經理再補充要點改文案策略。 我想插嘴,但唔知插邊句;想講意見,又驚講錯比人笑;想問問題,但覺得場面唔容許。 結果,我選擇沉默。 由頭到尾,我只係不停點頭,假裝認真。 會議完咗,大家散晒。我收拾緊電腦,小白現身。 「你今日係透明人模式?」 我冇出聲。 「你知唔知職場入面,最危險嘅唔係講錯嘢,而係 “ 人哋唔記得你 ” 。」 我反駁:「但我真係唔識講咩,我又唔係資深,又唔係策劃嗰啲 project 嘅人。」 「你唔識講 project 嘅內容,但你可以問個好問題,或者 summarize 人哋講咗啲乜。重點唔係內容,而係 “ 參與感 ” 。」 我愣咗一愣,心入面開始翻起會議啱啱啲內容。 如果我啱啱開口問:「我想確認一下,意思係 IG 貼文個開場要更快抓到眼球?」會唔會至少有人點個頭? 第二日,小美經過我位,話咗一句:「聽日我開 meeting ,如果你有咩想法,唔洗怕講,大家都係由 intern 做起。」 我愕一愕,原來,人哋有睇到你嘅存在與唔存在。 我打開記事簿,寫低咗三樣嘢: 1. 下一次會議前睇清議程,做少少功課。 2. 最少準備一個問題、一個 observation 。 3. 有講總好過無講,就算只係:「我可以幫手試下 run draft ,睇效果。」 待續... --- 教練視角: • 描述職場會議中「唔講嘢」會導致冇存在感 • 小白引導主角理解「唔講唔等於穩陣」,而係「比人唔記得你」 • 教導實用技巧:會議預習、預備提問、簡單 summarizing 作為參與方式

第十一章:你以為係細節,其實係態度

圖片
星期三早上十點,小美叫我 send 啲 caption 去比外部設計師排版,順手 CC 埋 Marketing 嘅張經理。 我打開 email ,打咗封標題寫:「 Re: 啲內容」,內文冇講太多背景,只貼咗幾段 caption ,連附件都係叫「 final.docx 」。 Send 出去果陣,我仲有少少得意:「快靚正!」 結果下晝,張經理經過我位,放低一句: 「林宇,下次寫 email 記得落清楚標題,同埋唔好叫份文件做 'final.docx' ,唔係好識分係邊份。你份稿我都未睇,你就叫 final ?」 我即刻心涼一半。 我喺 pantry 拿住杯紙包奶,望住窗外,有啲唔忿氣:「就係啲小事,都要講咁多咩 …… 」 小白出現咗,冷靜咁講: 「呢啲所謂『小事』,正正就係人哋睇你夠唔夠專業嘅方法。」 我皺眉:「唔係內容最緊要咩?」 「內容固然重要,但你喺職場入面,唔係寫日記,係同人合作緊。你交出去嘅每一個檔案、每一封 email ,都代表緊你嘅工作態度。」 我冇再反駁,反而開始回想自己啲細節位: email 無打招呼、冇註明 deadline 、連附件名都懶得改。 小白補多句:「記住,你唔係要完美,而係要 “ 讓對方易啲同你做嘢 ” 。」 第二朝,我 send 咗第二封 email ,標題改咗做:「 \[Social Campaign Caption] 初稿 – 林宇」,附件名叫「 2023Q3\_CampaignCaptions\_V1.docx 」,開頭加咗簡單介紹內容來源,最後一行寫:「如有任何意見,歡迎話我知,我會即日內修改。」 Send 完個刻,我覺得自己唔止係 intern ,我係職場人。 張經理冇回 email ,但下午經過我位時,對我點咗點頭。 待續... --- 教練視角: •  體會「細節 = 態度」係職場嘅潛規則 •  小白引導林宇理解職場溝通唔係寫俾自己,而係寫俾對方「易做事」 •  主角學習成長由抗拒轉化為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