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In this world, you only get what you grab for

人生有點像吃自助餐,菜式各色各樣,有財富、知識、職業、健康、權力、愛情、友情、親情等等。每位朋友對不同的菜式有不同喜好,你有權選擇多吃某種美食。但很多朋友卻因為各種原因而壓抑自己的想法,最後只留下羨慕和遺憾。 有朋友或許有錯覺爭取便是貪心,我們應該只拿應得的部分。確實貪念是錯誤的,但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最後得到更多,這稱為上進心,而不是貪心。相反,隨遇而安,有多少拿多少,這只是你不願付出,是在偷懶。 我們受到文化和世俗觀念而影響,給自己製造了很多無形枷鎖。這些無形的限制會隨著年齡和經驗遞增,而且也不容易靠自身能力來發現和解除。如在餐枱上當菜餚剩下最後一件時,大部分人都會出現猶豫,就算很想多吃一點,還是覺得應留給他人才是禮貌的行為。最終給他人拿了又會感到有點失望。請問品客們,當他人把最後的一件菜餚拿走時你有感到對方沒禮貌嗎?如果基於禮貌,是否每度菜的最後一件也應該留著不吃? 假設我們有80年壽命,減去嬰兒期和少年期沒什麼話事權的日子,大概15年,加上老年時不能隨心所欲地進食的10年,每天吃足三餐,我們有選擇的機會只剩不足六萬餐。你是否真的還要放棄你有的權利? 當然,好又一餐,唔好又一餐,進食是只求生存,這說法也是正確,如果你對生活沒要求,沒追求。今天以食來作例子是因為沒有人不需要進食,如轉換到職場,在要求和追求的差異會更大。但道理是一樣,我們受著對工作的觀念和價值觀的枷鎖所束縛,被有限的職場打拼日子所限制,如不主動出擊便會較難得到理想的工作。當你身邊朋友與你分享他們的公司福利有多好,薪俸有多高時,請回望你有沒有付出努力來爭取你想得到的東西,而不是你可分得的東西。

People have the unique ability to listen to one story and understand another

最近在網絡上讀了一篇有關參與職涯教練(Career Coaching)服務後的感想文。本周想借這篇文章來分享什麼是職涯教練服務 - 純個人立場! 文章是由一位當時是失業的碩士生所寫。他讀了某教練的文章一段時間後,覺得不錯,所以便嘗試他的服務。內容大致提到這教練要求他做一些已做過的自我評估測試只為收取費用,更甚是教練並沒有善用這報告來協助他。在簡歷編寫上也只是在文字運用和英文文法上提意見,並沒有針對內容和策略。最後當事人也提到教練沒能給予他職涯規劃的提案,服務完成後他只感到被騙的感覺。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第一個反應:難怪教練服務遲遲未能普及。第二個反應:為何服務過程會這麼差?當事人已讀了這位教練的文章數年,照理他是接受這教練的風格,當中是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呢?當然單憑短短的文章,加上是單方面的意見,我是沒能力找出問題。所以從基本來分享對職涯教練服務應有的期望,好讓大家作參考。  首先,任何形式的諮詢服務,教練都會提供一個不收費的簡短面談。在這次交流中,當事人有機會更深入了解教練的風格和服務內容是否適合,並能從中得知最小3個資訊:1. 清晰的價目、2. 將要進行的諮詢次數(是相方討論出來)、3. 為協助當事人達到目標而定的諮詢框架。當事人應在了解後才決定是否要與這位教練合作。  針對文章所提到的內容,自我評估測試是根據情況,和教練的風格來決定是否需要。個人為例,雖然有評測認證,但我比較相信與當事人交流得到的資訊,只在特定情況才會提供評測,也有教練以評測作為諮詢的起點。有部分評測是需另外收費,但這些費用是評測提供機構收除,並不是教練收取的附加費,這也是我盡量小用評測的原因,自己也不喜歡被收附加費。而教練也應為當事人提供詳細的報告解說,不會是為做而做。根據不同報告,當事人除了能增加自身的了解,更重要是得到改進和提升的方向。  文章也提到對簡歷編寫服務的不滿,大家要特別留意這不是每位職涯教練也有提供的服務或相關服務不是最佳的提供者。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我也曾用過專業簡歷編寫服務。但結果卻比想像中有差距,因為他們只是基於我提供的簡歷作修飾,最終還是要自己寫。現在自己作為職涯教練,是小數不提供簡歷代筆服務的教練,我是提供策略上的諮詢。我深信大家都是有能力編寫自己的簡歷,問題大多是要用什麼角度和方法來介紹。所以找出針對不同公司和職位的策略才更有助得...

The swiftest way to triple your success is to double your investment in personal development

品客們喜歡看電影嗎?很多能成為佳作的電影也有著出色的劇本和創新元素,但讓人津津樂道的電影更多是由於有出色的演員來演繹。大家同意這個說法嗎?其實這蘊含着個人成長的真正含意。 說到個人成長,很多人會聯想到知識和技巧的提升,或是經驗的累積。雖然這些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但真正的成長是更深層。成長代表著我們能做到一些過往做不到的事情,並得到更佳的成果。知識提升確實有助我們做到以往做不到的事,不過卻不會使我們得到一個不同的結果。 同樣的電影換了不同的演員,整體的感覺和品質也會改變。不需要非凡的劇本,但找到合適的演員,也能造就佳作的誕生。品客們可嘗試不加思索地講出三部讓你印象深刻的電影,你是先想到角色(演員),還是先想到故事? 同樣的際遇和經歷,換了主角,得出的結果也會有異,所以個人成更多是關乎於內在提升。單純的知識增長是不會帶來實質的改變。一位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士,假設做事有拖延的習慣,你覺得他/她會有多大的成就?知識、技巧和能力只會影響我們「能」做什麼,行為模式才能造就我們「會」做什麼。不同的行動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正確/合適的行動不需要強大的能力來配合,但擁有再高的學歷,沒有行動就什麼也不會發生。 自我投資是所有人也認同是有價值的消費,但大部分人的想法也是為自己提升能力,而忽略了如何優化自己。相信很多擁有學士學位的朋友也曾考慮過想報讀碩士課程,但大部分人也沒有行動。除了金錢和時間的考量,他們基本上是不確定碩士銜頭會帶來什麼好處,所以最終才會決定不行動。其實每次我們想到要為自己增值,這是對現況不滿足的訊號,請不要無視這個想法。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知識提升不能助我們得到改變,但思維和行動的轉變卻能讓你獲得你所追求的東西。 如品客們追求的是有實質價值的成長,願意為成功而打拼,投資在品味人生計劃可能比報讀課程能給予你更大的改變。

With awareness comes responsibility and choice

以往分享有關教諮詢服務時都是站在教練的角度來分享服務範疇和形式。今天轉換一下,試著從受助人的觀點出發。以下分享三個能讓受助者將諮詢最大化的方法。對有興趣了解教練服務,正計劃尋求教練協助或已在接受教練諮詢的朋友也可透過這些方法作進一步提升。 1. 準備好講述你的故事: 超越一般的自我介紹,分享什麼驅使現在的對話。教練想了解什麼對你重要,如想法、感受、信念和價值觀等。是發自內心,真誠的分享。表達能力不會影響教練服務的成效,因為教練會透過問題助當事人進行探索。對於戒備心強的朋友,請撫心自問:你為什麼要進行當前的對話?這是一個能讓你安心分享積壓在心底話的一個地方。一個能善用教練服務的人將在每次諮詢中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因為在說故事中,他們能聽到自己說出正被受困擾和需關注的事情。 一旦說出來,新的意識就會出人意料地出現。 在覺醒中,教練可以幫助你探索出不同的選項。 2. 準備好反思: 你的教練會根據你的分享和期望問你一些棘手的問題,需要你透過認真思考來回答。當事人要有準備迎接不知道如何回應和感到左右為難的提問。 一個好的教練會重複他們注意到你說的陳述,當你聽到這些陳述時,可能會感到不舒服。 成長正是在這種推迫感下發生。 讓自己處於這些時刻,即使這並不容易但這是你需擁有的態度。 如教練諮詢只是與您進行友好交談,沒人能得到期望的結果。教練是幫助你達成目標,得到預期的成長。諮詢並非閒談,是有目標、有方向、有反思和有行動的交流。 3. 帶著目標參與每次的會面: 教練將與受助者同行,釐清當前處境,並從哪開始新的旅程。但去哪裡或做什麼卻不是由教練決定。過程猶如公路旅行,教練坐在乘客位,偶爾給一些轉彎和速度的建議,但作為駕駛者的你才是速度和目的地的決策者。受助者將得到最大的收穫,如他們能為每次的諮詢會面準備好討論的主題、要完成的目標或需解開的問題。教練是激發你思考的引子,鼓勵你無邊際地探索和自我覺醒的夥伴。 返學或上培訓課程也需備課來提升學習成效,更何況是教練諮詢。因為教練需要在了解你的情況後才能針對地為你提供合適的協助。如你能預先準備好要分享的故事、願意接受反思性的對話並帶著明確的目標到來進行諮詢——成長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