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8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Education without application is just entertainment

不經不覺今年已經過了8個月,不知品客們有為自己做了什麼提升嗎?很多人也由於疫情不能出國,活動受限而花了比以往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不知大家可有善用這段時間?如果還未開始,現在也不遲,今天就來談談四個學習層次。 不自覺不足 在開始學習一種新技巧或知識前,你還未意識到你需要這個技巧,怎至不知道這東西的存在。就好像小孩子還未知道原來人類除了可以在陸上行走,還可以在水中暢泳。 自覺不足 當初接觸一種新技能時,我們便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回想初下水時,我們未懂踩水,只能在腳可接觸到地面的深度來學習。 自覺有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掌握了一些技巧和知識,但還需要保持警覺地進行,必須經過思考才能展現。就好像初學懂游泳時我們還是會邊游邊檢查自己的動作和呼吸。 不自覺有能力 在我們對某類型技巧和知識相當熟練時,基本上會變成一種自發能力,能無意識地展現出來。就好像在游泳時能隨意轉換不同的泳式而不需多加思索,身體就已經能隨心所欲地做到。 好吧!學習有四個層次,那又怎樣?首先我們要知道運用現在的處事方法,就會繼續得到一直以來的結果。所以想得到更多,更好,便需要進行自我提升。在處於不自覺不足的情況下找尋出自己所缺乏的東西,這樣便能進入第二個層次,然後有意識地提升直至能無意識勝任。層次的由來就是給予我們一個可量度的進度,讓我們可以不斷追求更佳的技巧。下次在學習一種新技能時可有意識地用以上四個層次來檢測自己的進度,很有趣是大部分情況下不是一級一級向上,而是循環式進行。期待大家體驗過後來與大家分享!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圖片
有危就有機,這個說法很正確,因為大部分業務也是為解決問題而衍生出來的。不幸是有很多不法分子也借機,運用大眾的弱點來行騙。本人也曾是受害者,也認識身邊朋友有近似經歷。受騙後需面對的問題很多,心靈的療癒更是長期戰役。 作為過來人,我希望借助自己的專業和經歷,為一些遇上騙局後遲遲未能走出黑暗的朋友提供協助。雖然我沒有能力為你解決財務上的困局,但透過為你解開心結,尋找出新的機會和可能性,讓你能忘記過去,從新出發,並走得更高更遠,就是我這計劃的始源。 作為專業教練,我們遵守保密守則,所以對話絕對保密。在這個「New Start Program」,我將為你提供3個服務: 1. 心靈治療 - 作為你的樹洞,讓你有機會抒懷心中的積壓,尋回動力和方向 2. 從新起步 - 根據你的狀況、需求和目標,協助你計劃出能落實執行的行動方案 3. 資料互享 - 除了給你分享自身資源,這計劃也希望能集思廣益,團結一班苦主們的資源互相扶持,讓大家能更快回到正軌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是被騙者,或不幸地你是我們的一分子,歡迎聯絡我們一起努力。或許你懷疑我這計劃是針對大家的弱點來牟利,但這絕對是誤解,但願有機會和你詳細說明。除了受害者,如同業朋友們和我有相似想法,希望有機會和你們交流,合作為受助者提供最理想的協助。 期望大家能幫忙轉發,讓更多朋友可以認知「New Start Program」,謝謝!

Never let your circumstances determine your outcome in life

直接由分享結果論開始進入今周的短文。從字面可見就是以結果導向的思考,但越簡單的事情往往會被複雜化。 對於現在的工作感到不滿,覺得沒進升空間,沒得到想要的回報。這時你有兩個選擇,轉工,或繼續在現在的崗位上發展。表面上好像轉工是最快捷把現況改變的方法,但這是治標的方案,因為去到新環境後,同樣的事都會再度發生。而選擇在現在的崗位上發展又好像是倔頭路,因為這個選項已被你完全否決了。這時結果論就是關鍵,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解決一個問題很自然會衍生另一個問題,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是放在解決問題上。如果能把視線放在結果上,我們是在尋找方法得到想要的結果,這能把事情簡單化,解決方案也會更清晰可見。 綜合6個理解層次和3個立場,會有助我們評估結果論的發展。這3周的分享其實是一個倒敘。從想要得到的結果開始,再透過立場和理解層次來驗證和尋求達標的方法。每個人的選擇各有不同,當中沒有對錯,也沒有最好的選擇。很多人誤以為教練咨詢是助人解決問題,其實我們的專注點不在事,而是在人。因為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什麼是最適合他們,由他們發展出來的方案就是對他們最佳的選擇。 理論就是這樣,如果你對現狀不滿也可嘗試運用這個思考模式,或與我們聯絡,讓我們直接助你找出達標之路。

Success is to be measured not so much by the position that one has reached in life as by the obstacles which he has overcome

繼續上周的話題,理解問題核心後,行動可根據立場的改變和結果論,來協助我們得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處理事情的觸發點多是由自身出發,以第一身的立場來看事情,能最快把事情解決,但成效不一定是最佳。好像在設計工作中,設計師憑他/她的喜好來完成一件作品,雖然並非刻意但他/她會不自覺地在能力範圍內進行。結果會受其限制束縛,只有他/她得到完成的滿足。 第一身立場作為過程方案是較有效的,我們不能無視自我,但過度自我會演變成自大。基本上所有問題也會牽涉到他人,所以有第二身立場。設計師的工作是為客戶透過設計來達成一些目的,單純設計師喜好很難滿足客戶需求,所以從對方的立場出發會得到更有效的成果。 最後是環境立場,以整間公司、全國、甚至世界作為考量點。簡單來說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概念。當事人,牽涉其中的人,和事件以外的人也能感受到問題的解決。設計師與接洽人員討論及了解對方的需求,透過第二立場來達成對方的目標,滲入第一身立場來保留設計師自身的優點。最後配合環境立場,帶出環球視點,創造出非基於需求的方案,給公司帶來新機會,給顧客帶來新鮮感,給員工帶來新方向,給設計師帶來新高度…. 考慮到篇幅,結果論將留待下周與總結一起分享。品客們也可自行嘗試合併層次與立場的概念,看會得出什麼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