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set is key. See the opportunity, not the problem

上星期六作為教練身分參與了一個義務活動,給一班身體或心理上有缺陷的青年朋友提供教練服務。開場時主辦方作介紹時提到,我們不是「Disabled People」,是「People with Disability」。很同意他的說法,因為每個人也有其缺陷,只是他們的相對較明顯。其實無記性、慣性拖延也是缺陷,更甚是明明可以做到而不去做,反而歧視一些本能上有困難的人。

活動以個人特質評測作為主題。用意是讓他們更了解自己,意識到每個人特質的不同,引致處事方法和態度也有差異。這些差異並不是針對他們而出現,只是人本來就有不同特質。評測結果會列出24個特質,每個人特質的排名也有不同。當中分成三個等級:1. 無意識個性 - 是我們很自然便會流露出來的特質,2. 協助性特質 - 在特定情況下會被激發出來的特質,3. 隱藏的特質 - 需要我們刻意運用或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展現。

這些特質並沒有強弱之分。透過評測有助測試者找到自我提升的方向。能刻意地運用自己的隱藏特質,也能避免受無意識特質所影響。24個特質排名不分先後分別是:創造力、好奇心、判斷力、好學、多角度思考、勇敢、毅力、誠實、熱情、有愛、善良、社會智慧、美和卓越的欣賞、感謝心、希望、幽默、靈性、饒恕、謙遜、謹慎、自我調節、團隊精神、公平和領導。

活動中聆聽了很多他們的故事,協助他們了解到人們怎樣受其特質所引導而作出某些行動。怎樣運用不同特質來作出較合適的決定和得出較有效的行動?如果品客們對上述評測有興趣可聯絡我們,評測本身不是重點,怎樣解讀結果和如何制定之後的計劃,將有效促進大家得到有目標的成長。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提升一對一會談成效的實用建議

送愛的選擇:給你摯愛一份特別的聖誕禮物

Conflict is inevitable, but combat is op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