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cation is a skill that you can learn, and it’s like riding a bicycle

上周與品客們分享了如何作出有效的回饋,即是給Feedback!不知大家有嘗試實踐當中的技巧嗎?能否得到你期望的效果?如果效果未如理想,這也是合理,因為給回饋本來就不是正確有效的做法來協助對方成長。雖然上周分享有助你給出較好的回饋。但當中還有很多誤解和技巧,將在本周短文更深入和品客們分享。 

什麼是回饋?回饋是告知他人你對於他/她的行為或表現的想法,並給予對方怎樣能做得更好的方法。這是否大家對回饋的理解?給回饋本身不是壞事如果懷著的是好的意。會說回饋不是有效的方法是基於我們對回饋根深蒂固的理解和方式。因為對方接收了你的想法後並不會變得更優秀,相反,這影響了他們得到進步。但為何大家還是會給回饋,也認為回饋是好的方法?是基於3大原因:

1. 人們相信第三者能用更清晰的角度來看事情,給出正確的評價,發現對方的缺點和錯處,因為我們不能發現自身的問題。
2. 我們是經他人學習的,當工作上有不懂,便應該向同事或上司請教,如果他們不教導,我們便學不到那方面的知識。
3. 對於優秀和卓越是有特定標準,我們可以複製他人的做法來得到同樣的成果,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他人的回饋來得到卓越的成就。

以上3點都有一個公通點:缺乏自我。這些理論都是建基於他人比自己優秀,所以我們需要借助他人的意見和回饋來得到進步。在此先釐清,我不是嘗試建議大家不去接受他人意見或回饋,但不論是給回饋或接收回饋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式來讓雙方得到有效的結果。調查指出:1. 我們不能也不應作為其他人表現優劣的指標。2. 接收批評會抑制大腦的學習能力,轉個說法,批評無助對方在問題上進行思考。3. 卓越表現是特殊的,是不能給定義的,也不是失敗的相反,我們不能糾正他人而使其變得優秀。

所以我們要怎樣協助對方做得更好?可以由結果出發,優秀的表現是一個結果,讓對方知道他們做對了什麼而得到這個結果。這不單讓做對的人能進步,也給予了相對表現較差的人一個思考空間,理解到他們的做法並不如他們所想的好,也不是維一的處事方式。所以當給回饋時,可給對方分享自身的成功經驗和過程的思考模式,也可問對方造就現在結果的過程思維和行為是基於什麼原因。嘗試去了解對方,也讓對方更了解自己。

以下幾個例子來幫助大家易於理解:1. 試著不要直指對方需要做事更有交帶,可嘗試說:當我沒有收到你的更進,這讓我擔心我跟不上你的進度。2. 如果想向對方說這方法行不通,可試著說:我會選擇用方法B,可否分享為什麼你會選用方法A?3. 當你想向對方表達他/她需要提升溝通能力,可嘗試向對方說:聽到XX那部分開始我便不能理解你說什麼。

上面的例子是跳出了一般所認知的回饋方式,在教練學中這稱為信息(Messaging)。單純地給對方回應,但內容卻給予對方思考和改進的空間。回饋有其好處,簡單直接地向對方提意見,給解決方法,能幫助對方即時作出當下的改善。但缺點是對方失去了理解當中含義和竹缺少了自我思考的過程。或許當刻是改變了,但他/她只是跟隨指令,並沒有得到成長,所以將來當遇到相似問題,他/她還是會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來處理,最後大概也是同樣會得出一個不能使你滿意的結果。

本周文章有點長,但還是未能全面給品客們好好解釋「信息」的技巧和運用方法,或許將來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如果對回饋和信息有興趣,可聯絡我們作進一步交流,我們提供全面的教練學課程,有助大家短時間內提升溝通技巧。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提升一對一會談成效的實用建議

送愛的選擇:給你摯愛一份特別的聖誕禮物

Conflict is inevitable, but combat is op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