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 try my best and fail, well, I have tried my best
最近碰到的事讓我想起一部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不多作解釋,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賞一下。
抒發個人感受後就進入今天的題目吧!請問品客們有曾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答案不外乎有或無啦!有趣的是,如果答案是“有”,很大機會是未有盡力。相反,如果沒有跟自己說已盡力,更大機會真的做到了盡力。說得有點複雜,以下會慢慢解釋這個說法的意思。
先從心理的角度出發,為什麼我們會對自己說「我已經盡力了」?大概是為了安撫自己的未盡力,簡單來說就是比個位自己逃避責任。因為盡力了的另一個含義是「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做了」。但細心想想,真係會出現沒有什麼可以做的情況?
至於為什麼沒對自己說盡力的朋友們會有出現盡力的情況?相信大部分人都曾經有跑過步,就算是讀書時期的體育課,只要有在壓力或限制下跑步就能明白以下的說法。你會在剛開跑時同自己說我已盡力了嗎?通常是出現疲態,想放棄時才會同自己說我已盡力了,但在什麼時候你是真的在盡力?就是在你跟自己說我已盡力了之前。
理論點到即止,還是看看實際上怎樣可以盡多一點力。就如跑步,多跑一步也能讓你更接近終點。其實就是一字記之曰「做」!現實中是不會出現盡左力的(除非生命結束了),因為我們還是要前行,要生活便需要找尋下一個行動。在不斷前行的情況下就是在盡力,而不是盡左力。
有品客或許會提到,盡力很多時會連接到成績或結果上,而非有沒有做那件事。同意的,但收到一個結果後同自己說:我盡力了!這不是一個給自己的安撫嗎?單純個人經驗分享,如果是盡力得到的結果,不論好與壞,其實不會出現同自己說盡力了的話,只有想下一步的行動。
品客們在追求巔峰表現時請不要忘記盡力理論,堅持推動自己向前,不斷尋找向前的行動,是讓我們得到好表現的重要元素。如果大家也想把「盡力了」的座右銘放下,可聯絡我們,會嘗著助你找到新的口號來支持你。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