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愛
以往曾提及教練服務有助人們自我了解,今天就來分享一位朋友在認識了自己後的改變。
這是一位很有善,很熱心助人,基本上與任何人也合得來的朋友。但在會談過程中發現他是活在壓抑、憂心和困擾之中。由於他常常手保持表面開朗,就算是跟他很親密的朋友也很難發現他的低落。
事原他是典型不懂說「不」的人士,更甚是不但不懂拒絕他人,還會選擇自我犧牲來遷就他人的一位朋友。以下是在會談過程中我們一起討論出來的一些替代做法。要一個人完全改變處事的方式是困難的,但擁有替換方案是改變的開始。
1. 如果不原意,他不需強迫自己拒絕他人,但在給他人回覆之前,必須給自己留一點時間。例如同事要求他幫忙(當然是正常工作以外的事情),最終他或許還是不由自主地去幫忙,但可先回覆:好的,我先查看一下時間再跟你確認,等等。
2. 他較大的困擾是為了遷就朋友而做一些沒興趣或與日程上有衝突的事情。由於他對拒絕一般人也有困難,更何況是自己的朋友。所以最終決定用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覺得困擾是基於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所以再遇到同樣情況,他要向朋友詳細查詢這些事情背後的意義,希望透過了解事情的始末,從而獲得能享受的地方。
3. 最後是嘗試/學懂享受獨處。因為他的壓抑大部分是基於害怕得不到身邊朋友的喜愛,而獨處給予他活出自我的機會。
上面的例子是一般同類型人也可嘗試,其他還有更多是根據當事人的想法來轉換的過程。提出這位朋友的經驗不是要推翻那些不懂說「不」朋友的人生,這位朋友是因為這種處事方式而感到不快樂,所以才會嘗試找出其他可替換的處事方法。相反,很多人是很享受不拒絕他人的生活,而且他們也不覺得不去說「不」是一個問題。例如熱戀中的情侶,他們基本上也不會拒絕對方的要求,更多情況是樂於接收對方的要求,因為這樣可突顯出他/她在對方心中的特別位置。
總結來說,改變的想法是由需要而產生,無論是怎樣的生活,沒需要也可選擇不變,除非它成為了你的障礙,這也會形成改變的其中一種原因。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