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龍の格言

圖片
今天是第二次引用李小龍的理論,上次是在心靈小品中修改他的BeWater理論,不知有多少人發覺得到。跟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很尊敬和崇拜李小龍的。除了他的功夫,更喜歡他的哲學,道理簡單但深層。這次看一下他曾說過的一段理論:❛只是了解是不足夠的,我們需要去應用。單是願意是不足夠的,我們必須行動。❜ 短短的兩句話,包含著很多心思。不知你會如何解讀這兩句話,期待大家的分享。我對第一句特別有體會,因以往的工作性質,使自己常去探究不同的相關資料,表面看是正確的事情,但現在回望感覺有點浪費時間。當然學習是正面事情,但盲目的學習並不是善用時間。正如哲理中所說,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精髓,不要太在乎學懂了多少,試著把已知的全部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才是真的全力以赴。從中還可以認知自己不足之處再加以提升。 後兩句就更是成功秘訣,想像只能給予我們成功的藍圖,真正的成功是需要默默耕耘的。每個人也盼望著成功,所以有誰是不願意達成心中的夢想?但有多少人真的為夢想而付諸行動?當然沒有人可保證付出可得到同等回報。李小龍當初創立截拳道,拍電影,做演員或導演等等⋯⋯有誰在他開始前能說他可以成功?他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想像一下他是創立了一個新的武術門派,這是百年也不會出現一次的事情。如果說因為難,不知怎樣做而不作任何行動,我想今天也沒有我們認識的李小龍和截拳道了。 希望大家喜歡今天分享的李小龍的道理,不需要認同我的建解,重要是你如何解讀他的哲理,更重要是你能從中得到一些領悟。

淺談選擇困難

你有選擇困難症嗎?近期有遇上什麼使你不能作出的決定?選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行為,由早上醒來選擇要起床還是再多睡五分鐘,到讀書選科,選擇工作,選擇朋友或伴侶等等。選擇沒有輕重之分,不能因小事便放棄作出選擇,例如午餐吃什麼,正常情況下我們是不能走到餐廳叫廚師隨便上菜的。選擇是天生的技能,在生活中也給予了我們很多磨鍊的機會,但人們還是很難做出決定。你有什麼方法可幫助不懂做決定的朋友嗎? 協助人們做選擇是教練咨詢常遇到的問題,但決定最終是由客戶自行作出,並非教練幫客戶決定。客戶喜歡找教練協助他們是因為教練與事件沒利益衝突,是單純的互信夥伴關係。教練透過不同角度來助客户釐清他/她正面對的問題 。有朋友會想為何不找同事,上司,朋友,家人或伴侶協助,這是因為以上列出的人士要不有利益衝突,要不沒心幫忙或有心無力。不能否認與他們討論後可以得到很多好的參考意見,但意見往往是不全面的。試想像公司同事來找你談論工作相關決定,你是否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來給予意見?由於身為局內人,就算不作利益方向思考,也必定會根據自身專業角度來給予意見。又或許是和家人或伴侶傾訴,他們會有多留心及關注你說的一言一語?如果對事情一支半解,單純以他們自身經歷來給的意見,對事情是否真的有幫助?雙方最大的差別在於問題的考量點。你期望協助的人是由他們的角度或經驗,普世價值,單純以事論事,還是以你的情況和願景作為出發點? 找教練或其他人來協助你做選擇,這是你的決定。今天分享的主題是醫治選擇困難症,直接一點就是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易作出決定呢?答案是多了解主體,假設是自身問題便要多了解自己,如果是關係到公司或第三者,主體便會轉移,但概念大致相同。以在餐廳點菜作為例子,選擇困難症的朋友不能決定點什麼是因為這個好吃那個也好吃,每個也想吃,所以才不懂選擇。如你可多了解自己,轉個角度,為何不選你喜歡的食物?當然每個食物也是好吃,但現實一點,最後還是不能把想吃都叫的,這為何還要經歷這不知所措的痛苦,何不由自己喜歡的菜式來選擇? 在餐廳點菜是一個障礙,當你足夠了解自己這會輕鬆很多。選擇無非是在幾個東西中找一個,最理想當然是其中一個選項非常突出可直接選舉,例如在牛排屋,首選是牛排吧,這也是你選擇這餐廳的原因,正常不會考慮是否叫炒飯吧!但通常是每個選擇也差不多,所以才很難作出決定。這時就要看你有多了解決定背後的主體,可以是你自己,公司的理念或...

見工唔騰雞

開始閱讀本短文前要理解,不要相信有保證面試成功的方法(除非老闆是你老豆),但提升見工表現是可增加成功的機會。這道理要比今天要分享的資料更重要。找工作是一個長期戰鬥,所以必須理解見工是什麼一會事,這有助保持最佳狀態來打這場持久戰。見工好比一個銷售會議,而你正是銷售的產品,客戶買不買並不完全反映出產品的好壞,只是客戶有沒有這產品的需求。所以見工失敗無需失望,只表示這家公司此刻沒有(你)這個需求,還有就是拒絕理由可能是你意想不到,例如:生肖或星座同老闆唔夾。同樣,受到聘請也不要太滿足,單純是這公司在此刻有(你)這個需求,要不忘保持提升自我的心態。雖然受聘與否是控制不了,因你不單要符合對方要求,還要比其他人優勝,但你可以在能力範圍內把想傳達的信息傳達得更到位,緊記 - 這是一個銷售會議,最好的產品不一定賣得出,便宜不是賣點,是你能否說服對方,他/她有(你)這個需要。 進入今天的主題,5個避免見工騰雞的分享: 收集資料:各類工種也有其獨特性,但聘请你的只是那一間公司。了解行業的專業資訊是必須的,但了解你將面試的公司對於面試有更大幫助。例如有關這公司近期的新聞、公司正在走的方向及其末來計劃、以往較出眾的產品或服務(不限成功或失敗案例)、你曾用他們的產品或服務的經驗,或以往的工作曾與這家公司有業務來往等等。這些資料也有助你在推銷自己時可針對他們的痛點,突顯出你對他們的價值,如時間充足還可持一些他們主要競爭對手的資料,這更能顯示你對行程的了解。...基於上述的建議,可以由什麼途徑找到所需資料?有沒有什麼類型的資料未提及而又有助面試? 構思問題與答案:收集回來的資料質量絕對會影響接續可得的成果,沒有足夠的資料,構思出來的問題和答案通常只會是一般品質,較難作出針對性的假設。大部分人在面試時出現騰雞情況都是因為不懂回應對方的提問或給不出有質量的答案。不能否認面試是會使人緊張的,不論準備了多少時間或有多少經驗,只是程度上不同。如你能同意這種說法,為何不作事前準備,因為在緊張情況下要作出即時構想絕不及在平常心時優質。在能夠清晰思考時,可針對自身的行業和面試的公司,作出不同角度和觀點的預測,構思出一些面試時可能會被問及的問題並預覺準備好應對的答案,更重要是根據自身考量準備一些提問他們的問題。...在面試中你曾被問過最難答的問題是什麼?你曾問過最有助你了解那間公司的是什麼問題? 模擬練習:以往曾...

討論心靈小品

之前曾有朋友對於「在錯的地方再努力,也難以找對的答案」這個心靈小品發出提問,問題是:怎樣知道正在努力的地方是錯的呢?大家對這困惑有什麼見解和應對方法?如對於以下的分享持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在留言中分享其觀點,以幫助同被這問題影響的朋友找到不同的思考角度。 換個說法,今天短文的題目也可理解為「現在是否在對的地方上奮鬥?」早前在留言中並沒有給那位朋友一個較確切的答案,因為不了解她的情況及她正面對的問題。以下的分享也是以普遍情況來作分享討論,建議大家試著以多角度來思考,因答案永遠不只一個。先簡單回答這問題:怎樣知道現在是否在對的地方上奮鬥?回覆是:這根據當事人的目標及其追求的結果。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一個想學日語的朋友報讀英文課程,這是在對的地方上奮鬥嗎?大部分朋友應該也會同意,對的地方是日語課程吧!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困難在於你有多了解自己及有沒有以多角度來思考你所面對的目標。 以學日語這作為例子,怎樣透過了解自己和多角度思考來幫助你確定是否在正確的地方奮鬥?如對自己有足夠了解,就可發現怎樣的學習風格有助提升你的學習效能。簡單地理解學習風格,可以分成自律形或督促形。再深入可細分,思考形,觀察形或體驗形等。當然還可以用不同觀點來作分析,例如九形人格也是一種探索方向,但重點不是那類型更好,是你有多了解自己然後找出合適的學習風格。例如:自律形的朋友透過小組教學基本上已可以得到不錯的成果,或自修也是能有一定收穫的。相反督促形的朋友是需要被督促才會學習,私人課程成效會較大,自修基本上會沒有成效。 如果對自己的了解是內在分析,多角度思考便是關顧外在問題,一些不能完全控制,但又有著一定影響的事情。例如:一個自律形學習人士,雖然報小組學習課程已能滿足其目標,但由於工作時間不穩定,沒能找到課程可配合他/她,最後選了私人課程。大家覺得他/她是否在對的地方上奮鬥?...我的回覆:根據他/她的目標及其追求的結果吧!有朋友可能覺得私人課程是遷就工作時間而作出的選擇。對,這我同意的。但我還是會問他/她的目標和追求的結果。看似沒有選擇,其實他/她還可以選擇自修,因他/她是一個自律形學習人士。雖然自修需要比較長時間,但同時私人課程所需支付的學費也是相當高昂的。如果他/她目標是短期內修得這知識,選擇私人課程感覺上是正確的,但如他/她單純把這學習當成是興趣,還是否需要花費這麼多金錢在私人課程上?現在討...

Jim Carry曾說 ...

圖片
道理是由經歷衍生而來,今天分享他(Jim Carry)曾說過的道理。但願這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Jim Carry 曾經說過: 我總是感到高興。 你知道為什麼? 因為我沒什麼期望。 期望總會使你受到傷害。 生命很短暫。 所以享受你的生活。要開心。 並保持微笑。為自己而活,在講話之前,先聆聽。 在書寫之前,先思考。 在花錢之前,先賺錢。 在祈禱之前,先原諒。 在受傷之前,先感受。 在討厭之前,先去愛。 在放棄之前,先嘗試。 在離世之前,先活出你的人生。 讀過他的分享後,有什麼想法?你會如何解讀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