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Tomorrow is promised to no one

久違的又來談談沒結論的話題。最近看了一部日本動畫電影,當中提到一個問題:「你人生中追求的是什麼?如這將會是人生中做的最後一件事。」看完這部作品時沒有太多感觸,但回想一下,如果真的到了世界將要未日,你還有機會再做一件事,究竟是你已經想不到還有什麼想做,還是有太多事想做而不知怎樣選擇,那邊較幸福呢? 如果已沒有什麼想做,這是否表示你人生過得很精彩,每件事都已經盡了全力,所以已沒什麼遺憾?但有這想法的一刻不是很讓人失落嗎,因為現在還未完結,但你已經再無任何追求。 相反,如果還有很多事情想做,多到不知如何選擇,哪你是否從未為自己的人生計劃過?確實我們可以有無限慾望和追求,但來到最後一刻,不是應該更能找出自己最想做的事嗎? 以上話題或許讓大家感到情緒有點低落,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反思的問題。從來我們也不會知道有多小機會來追逐夢想,如果把太多時間花在嘗試而不去認真了解自己的需要,這不是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嗎?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就算我把你追求的放在眼前,其實你也是不能確認這就是你在追求的東西,所以你要如何得知什麼是你所追求的東西?

Performance more often comes down to a cultural challenge, rather than simply a technical one

最近忙於為下月初與一個香港專業組織做講座進行準備工作。每次做講座都係一個從新學習的機會,因為編寫講座內容時會重溫手上的資料,尋找合適和能為群組帶來價值的主題。今天短文不打算談及講座的內容,但在收集資料時讀了一些有關如何幫助領導與在家工作的員工保持良好溝通的文章,覺得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以下分享三個做法來協助領導們更好地透過網絡和他們的員工溝通: 1. 問題替代討論 - 以住在公司開會,大家也是到會議室後才開始討論,但網上通話並不便於討論,你一言我一句只會做成混亂。所以作為領導可以在會議前先把問題發給員工,把討論形式的會議變成回報形式。清晰的問題與詳細的報告,當相方也對事情有同等程度的了解,再進行討論就能免除各有各講的情況。 2. 辦公時間 - 當大家也在家工作,或與海外員工的時區差異,這很難讓大家保持良好聯繫。以往在公司,基本上可以隨時進行溝通,但在家工作員工們對直接聯繫領導的你也會有保留,特別是一些小問題,但所有大問題也是由小問題引起。所以作為領導可與員工們分享你會在什麼時間上線,在這段時間大家可以隨時登入和你進行即時溝通,尋求意見和協助。一個溝通渠道是能帶來莫大的幫助。 3. 網絡連結 - 在家工作除了不及面對面溝通來得有效率,更大的影響是缺少了擴展網絡的機會。作為領導,你應該對員工和下屬們有一定的了解,可介紹或引薦一些不論是公司內部或外部的人士他們連結,讓他們可以和一些有助他們工作和個人成長的人認識。相對在辦公室面談,經網絡連線其實是更方便的途徑。 以上三個做法希望有助領導們與員工保持良好的聯繫,讓工作更有效率。

Dreaming is good, without working on it's simply a myth

星相命理,時辰八字,風水佈局等等,你相信嗎?這樣問不是要導人迷信,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些擁有千年文化的大智慧留下來的知識。不論是什麼派別,他們的目標也是透過了解當事人的命格,進行分析和計算,最後助當事人得到期望的結果。這是否和教練諮詢有點相似? 當你在看生肖書時,你想知道什麼?大概是來年運程,有什麼需要注意,有什麼利與弊。教練諮詢雖不能為你改命轉命,但教練能助你作出適時的改變和尋覓到最適合你的方向。俗語有話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運氣有助我們做事順利,但重點是我們要去做對的事才會有好收成。 品客們或許也有這樣的經驗或見過類似的情況,兩位員工同樣認真工作,上進和勤力,但步步高升的就只有其中一個。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是命運的安排?我更相信是那位員工更懂得發揮自己,能夠做合適的決定和選擇了做對的行動。 努力是必須,但找到合適的方向來努力才能事半功倍。工作講求效率和效果,Work Smart比Work Hard重要。職場上如用錯力,則會得到事倍工半的結果,更難以得到升職的機會。當你感到懷才不遇,或許是時候作出一些改變,試著走出你的舒適區吧!

Strength lies in differences, not in similarities

作為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學優異,但考第一的就只有一個,如果每個學生也是第一,誰是包尾?雖然透過學業成績可以把學生分名次,但他們學習到多少是我們預估不到的。除了學分上的差異,我們不能證明考第一的比包尾的學得更多。因為學習和個人成長上不止知識,還有更多。例如承受壓力或面對壓力的能力,現實也證實很多輕生者也是成績優異,但就是受不了失敗的壓力而作出了傷感的選擇。反觀,成績低一點的學生抗壓能力更強,跌倒又起身再來。 以上說法並不是要推舉成績差的朋友,只想指出事情的多樣性。之前我曾被問道:為何把滑雪教學的專業放在履歷,又為什麼混合到教練咨詢和培訓工作上。其實我才好奇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問,所以今天來分享一下究竟在學習和從事滑雪教學給我帶來了什麼的成長。 客戶關懷:每位被受認證的教練都會知道客戶關懷的重要性。教練必須不斷評估他們周圍不斷變化的條件。天氣、雪況和地形的變化、山上交通,以及客戶當前的能力,最後製定一條路徑來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的目標。這是作為教練需學習的第一件事,我們必須不斷做出多方面的決定,並適時作出彈性的調整,以確保學員的安全,同時能享受滑雪的樂趣。客戶服務比教學內容還重要,重點當然是安全,其次是帶給客戶良好體驗,這樣他們才會想繼續學習。試想想有那個業務不重視客戶服務? 演繹說明:滑雪運動依靠的是身體的協調性和控制能力,但更多是克服心理和情緒所帶來的障礙。可能有部分品客未體驗過滑雪運動,或許踩單車大家更有共鳴。還記得你學踩單車的情景嗎?大部分人在過程中考慮的不是怎樣控制平衡或思考如何提升技術,他們的第一個想法是怎樣不會跌倒。作為從旁指導的你,要怎樣使學習者忘掉恐懼,專注於自身行為和能力?這就要看你怎樣和你的學員溝通了! 怎樣把看似沒關係的技能連接起來?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能幫助受導者解放潛力,有效提升學習和處事的能力。相信品客們也有工作面試的經驗,你能否把過往的工作串連起來,把你的優點與面試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