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長跑

大家相信運氣嗎?不知道自己是相信運氣、機會或是對前路抱有期待,還是給成為了教練的自己救了自己。過去的一年多,處處碰壁,正所謂做個樣衰果樣,好像從沒得到半點回報,更甚是看不見任何轉捩點或出路。但神奇的是在內心深處卻有著一種說不出的信心,感覺風暴總會過去,晴天也必定會到來。當然不能只來談感覺,所以嘗試找出原因,希望能幫助同樣在困境中的品客們。 經過自我檢討後,或許有兩個主要因素:  1. 過去的經歷  每個人走進困境也有不同原因,可能是做了一些不合適的選擇/決定,又可能是誤信他人,或許受環境影響。但有一點是行定的,如果你覺得現在處於困境,這表示你以往是在另一個境況,所以你並不屬於此處的。好像電影中常見的處境:一位投資者因為投資失利而使自己走入困局。這裡說的投資不是賭博,是專業投資者,經由各種數據和知識進行的投資。昨天這個人依靠投資名成利就,今天因為一些原因在投資上傾家蕩產,為什麼明天不可以起死回生?確實由有變無的生路歷程是很難過的,因為大部分人也是從無變有。但能夠經歷有變無之前也有走過無變有,他們都是有能力創造的人。那些選擇放棄,只是太懶惰,不願意再次為得到而努力,跟他們的能力並沒有掛鉤的。 2. 專注點  在低谷中的這段時間,發覺自己比在高山時更勤奮,對這我其實是有點震驚。但這幫助了我把注意力不至於全集中在失敗或難題上,因為學習是沒有失敗或成功,無論學懂了多少,過程也是快樂的。保充一點,談的單純是學習,與成績沒有聯繫。由於學習給了我一個短暫走出困局的時間,讓我能保持頭腦清醒,不至於被負面完全侵蝕。 概括的總結:由於相信只要不斷向前,總會有走出困局的一天。就好像跑馬拉松,過程是非常艱辛的,雖然有終點,但過程中卻有看不見盡頭的感覺。現實是只要踏實的一步一步地向前,或許你是最後一位到達,但最終你還是會衝線。大家知道嗎,馬拉松是80%靠心智,技術只佔20%!

職業

最近在IG見到一個貼文,內容大致提及一位年輕人參加舊生聚會,對自身職位和收入相對其他人低而在網上發文後得到其他網友回覆的一個報導分享。當中網友們的回覆大多是正面的,相信大家也了解職位和收入的高低並不一定與付出掛鉤。見到網友們正向地鼓勵那位年青人,自己也得到了一點鼓勵。  對那貼文只是簡單的閱讀了一下,沒有詳細查閱前文後理,所以不多作談論,有興趣的朋友可在網上搜尋一下。那篇報導讓我想到一個討論點,做決定時,應該首選看結果,還是應該重視於過程?舉例如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選一個市場上需求較多,平均收入更高的工作,還是根據自身興趣和喜好來選擇?大家可以在留言中分享一下你們的職業是根據什麼來選擇,對選擇後有什麼感想?如果再選一次你還會選同一個職業嗎?  個人而言,我的職業是一個喜好選擇,沒有對決定感到後悔,但再次選擇或許會選另一個東西。年少時對自己了解不夠深入,也得不到與他人認真討論的機會,單純憑感覺就做了決定。可能基於這些經歷,使初次接觸教練服務時便有所觸動。自問是一位很矛盾的人,內心很渴望成功,期望得到名與利,但行動上卻選擇不相關的工作,而且更是兩走極端的選擇。或許這就是人的本質吧,個人覺得這並沒對錯,人生短短幾十年,以個人意向作不同嘗試也是認真生活的一種方法。回答上面的問題,選擇應由結果還是過程來作決定,這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作為他們的教練,我們的工作是協助當事人全面了解整體情況,中立地提醒他們不要受他人或偏見的影響,以及幫助他們找出自身盲點,使當事人能真正找出當下最合適的選擇。對於自身,此刻的作為或許就是一個重新的選擇!

雙贏

早幾年不論報章雜誌,電視電影或各大媒體也會時不時就用到“Win•Win”這個詞,大家也把這當做口頭禪。確實由那時起,身邊很多人也會把雙贏放在思考中,其實這是一個大進步,雖然大部分情況也沒有達到。  雙贏與否其實只是一線之隔,分別在於重點放在事情上還是問題上,看似是一樣,下面就來深入討論一下。  何為專注於事情? 「事情」在字典中的解釋:與特定對象相關的責任或事件。從這得知事情不單在談及一件事,還包括人在其中。如果把事情與人連繫,就很難會得出雙贏局面,因為就算一位無私奉獻的上等人,如過程偏重了某一方,結局會因差異而使得難以定斷是否雙贏。 有人會說利益不是一切,他/她在行善或助人後得到的快樂遠比得到名利多,這是否也是雙贏?你有什麼見解? 在一般情況下,例如在辦公室與同事之間出現意見不合,當中不一定包含名利,只是雙方也感到自己的想法更好,所以才會出現爭辯的情況。在這種情形,如焦點放在事情上,大多情況也難以得出雙贏結果。 所以就需要把焦點放在問題上! 看完對「事情」的分析,相信各品客也了解到何為「問題」了吧!對的,就如字典的解釋:問題的意思是需要被討論解決的困難。不論雙方意見分歧有多大,就算私下有著心仇大恨。最終不管是用了A君、B君,甚至是C君的方案,大家都是贏家。因為每個人所追求的也是找尋出最好和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既然各自也得到所要求的結果,當然每位也是贏家吧! 所以今天要談的大概就是在爭拗當中要怎樣做才可以把焦點放在「問題」,並得出雙贏結果。以下給品客們分享兩個思維模式: 1.先禮後兵 不用急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學懂聆聽才是成功的關鍵。用最開放的態度來了解他人的想法,不要執着於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重點是 - 我們現正談如何雙贏,目的不是要大家選你提出的方案,而是找尋出最好的方法,所以不論你覺得你的方案有多好,在未被大家認同前,這也只是眾多選擇方案之一。 轉個角度:聆聽他人的分享,也有助於你解說自己的方案,當然這又離題了! 2.將心比己 這也不難理解,就是去考慮對方所追求的是什麼,但說來容易,要做到是多麼的困難。所以重點在於溝通,既然大家目標一致,同坐一條船,如果相互能了解,絕對能事半功倍。 在辦公室常出現的情況,很多人會覺得同事很清閒,但自己就忙到去廁所都無時間。撇除管理不善和特別例子,如果你有這想法,或許你們之間出現了溝通不足的情況。不明原因?歡迎聯絡...

Hacks

最近看了美劇”Hacks”。一如以往,要談的不是電視劇推介,是透過劇情來帶出不同的思考方向,以幫助我們能在現實中作出更合適的反應和選擇。 劇集主軸是描述一位已經名成利就的棟篤笑表演者與一位初出茅廬的文稿寫手之間的關係和其師徒/主僕之間的故事。在不透露劇情下,大家可想像此劇為電影「穿prada的惡魔」的變奏版。 今天抽出劇中兩個情節作深入分享: 在沙漠的一幕,年青的一方覺到受了不合理對待,所以說:你根本不理解我的苦。而年長的一方回應:辛苦?你還未有經歷過,所以不要在我面前提這話題。 相信很多人也有過近似的經驗,不論是作為那一方,甚至是兩邊也曾經歷過。現在回想,你有什麼感覺?不管你是那個角色,首先,你絕對沒有錯,同時你的對家其實也是對的,為何?因為你們只是由不同角度出發,不過 - 或許其中一方有相對較合理和更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 回到Hacks的劇情,或許這案例我會較認同年長的一位,因為她對年輕一方的要求雖不完全合理,但絕不為過。而年長的一方也確實經歷了很多才有她今天的成功。 但現實並不是睇劇,我們很難會可以中立地把整個前因後果看在眼裡。事實上,很多年齡較長的一方確實會用經歷來打壓相對年輕的朋友,不願作出公正客觀的分析和合理的諒解。因為大部分人也不會將心比己,也忘記了自己打拼經歷,只著眼於今天的成功,更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 這引進到另一個情節: 劇情提到成功一方如何用金錢迫一位時常欺負他人的從業員提早退休。事源她在成功前也曾受過某人的欺負,但在她成功後卻沒有回來理清事情,使得這人士能持續欺負其他人。 這與上面提及的有點接近,大部分成功者也甚少回頭看,所以他們常常會遺忘初心,眼中只專注於名利。雖然這並不是錯,但如果大家能時不時放慢腳步,看看四周,甚至回頭看一看,或許給身邊的人一點幫助和支持,這絕對能為各品客帶來新的人生觀。 還記得自己曾為不能幫助身邊的朋友而感到痛苦和生氣,這推動我不斷向前,希望有天能給身邊有需要的人提供協助。 對於今天提及的劇集和分享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作進一步的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