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9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小可愛

以往曾提及教練服務有助人們自我了解,今天就來分享一位朋友在認識了自己後的改變。  這是一位很有善,很熱心助人,基本上與任何人也合得來的朋友。但在會談過程中發現他是活在壓抑、憂心和困擾之中。由於他常常手保持表面開朗,就算是跟他很親密的朋友也很難發現他的低落。  事原他是典型不懂說「不」的人士,更甚是不但不懂拒絕他人,還會選擇自我犧牲來遷就他人的一位朋友。以下是在會談過程中我們一起討論出來的一些替代做法。要一個人完全改變處事的方式是困難的,但擁有替換方案是改變的開始。 1. 如果不原意,他不需強迫自己拒絕他人,但在給他人回覆之前,必須給自己留一點時間。例如同事要求他幫忙(當然是正常工作以外的事情),最終他或許還是不由自主地去幫忙,但可先回覆:好的,我先查看一下時間再跟你確認,等等。  2. 他較大的困擾是為了遷就朋友而做一些沒興趣或與日程上有衝突的事情。由於他對拒絕一般人也有困難,更何況是自己的朋友。所以最終決定用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覺得困擾是基於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所以再遇到同樣情況,他要向朋友詳細查詢這些事情背後的意義,希望透過了解事情的始末,從而獲得能享受的地方。 3. 最後是嘗試/學懂享受獨處。因為他的壓抑大部分是基於害怕得不到身邊朋友的喜愛,而獨處給予他活出自我的機會。 上面的例子是一般同類型人也可嘗試,其他還有更多是根據當事人的想法來轉換的過程。提出這位朋友的經驗不是要推翻那些不懂說「不」朋友的人生,這位朋友是因為這種處事方式而感到不快樂,所以才會嘗試找出其他可替換的處事方法。相反,很多人是很享受不拒絕他人的生活,而且他們也不覺得不去說「不」是一個問題。例如熱戀中的情侶,他們基本上也不會拒絕對方的要求,更多情況是樂於接收對方的要求,因為這樣可突顯出他/她在對方心中的特別位置。  總結來說,改變的想法是由需要而產生,無論是怎樣的生活,沒需要也可選擇不變,除非它成為了你的障礙,這也會形成改變的其中一種原因。 

直覺

各品客們喜歡憑直覺處事嗎?相信第六感? 對很多朋友來說,直覺、感覺、第六感或即時反應等,這些都是沒依據,是碰運氣或隨機的選項和行動。但其實這些都是超越潛意識的行為,並不是非理性或不假思索的決定。全是兼具情感與認知的思考過程,憑直覺的決策不表示比深思熟慮後的結論差,因為兩者也是同出一轍 - 您! 其實直覺是綜合當事人的經驗與獨特性,在沒有接收第三方意見下,直接作出的第一反應。得出的結論住住出乎意料之外地終於當事人的真實想法。大部分人不相信直覺,或懷疑單憑直覺所得的結論,因為當事人不相信眼前的問題是如此地簡單。最常見的例子是人們對一見鍾情的態度。本來是因對方給出的第一感覺而使你萌生情意,但很多人不相信這個沖擊性的感覺,嘗試抽絲剝繭地去分析自己的想法。你覺得結果如何? 在從事教練工作後,發現很多時會協助客戶們分析他們的直覺,這也是對自身了解的一個過程。想法和感受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大多是因為某一人/事/物,而引發出來的。直覺是很寶貴的東西,像DNA是獨特的,不要忽略直覺帶來的想發和感受。但也不要過分解讀直覺,像上面的例子,過多的思考會引發大腦的防護機制,最後大多會導致選擇與直覺相反的想法。

限制

一樣無處不在的東西,在不同的人眼中,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事事順心的人並沒有太感受到限制的存在,相反,限制是失意的人所感受到的全部。其實兩者同樣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是他們用了不同的方法來面對。 金錢是限制中常出現的主題。Google、Facebook、Apple或Amazon,他們絕對稱得上是現今名列前茅成功的公司,每間也有著龐大的資金可以運用,而他們也願意投放大量金錢在各類型的開發和發展,但大部分情況下他們是收購小企業而不是自家開發來得到新技術和資源。原因是小企業在限制效大的情況下所得出的東西更有創意。小公司由於資金短缺,他們基本上沒有犯錯的空間,會在每個角落找尋生存的空間,求生意志衍生出無限的動力和想像力。這是限制使工作更有效率的一個列子。 沒有人喜歡束縛,而限制是不由得我們選擇的,但限制是成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多少學生會自願地在暑假開始時把暑期作業完成,而不留在暑假未呢?這是時間限制所衍生出的結果。有朋友在吃自助餐時會比平常多吃一點嗎?這是自我限制所衍生出來的結果。影響不只是從限制的規範而造成,限制程度的變更也會製造很大的影響。就像以上提及的國際企業,他們也是由創意起家,但由於公司日趨龐大,而影響到他們在創新的發展。所以不要因眼前的限制而感到不快,找出這些限制能為你帶來什麼優勢,與限制同存。

觀後感

最近看了部兩年前的電影《Brian Banks》,是真人真事改編電影。故事講述一位前途無限的年青欖球員因誤判而入獄,電影講述他如何洗脫罪名,重回欖球界。由於是真實事件,所以故事沒有挑剔,演員也交足戲,或許節奏和情節安排的優化能使電影更精彩。但此不是影評,只想分享電影中常提到的一個理念,也是電影的主旨「The only thing you can control in life is how you respond to life:人生中維一可控的是你怎樣回應人生」。 覺得這話很有意思,所以特別在此分享,如果有興趣更深入了解此話的含意,可抽空觀賞上面提及的作品。 正如早前的短文也有提及本人在面對著一些挑戰,相信在閱讀的各位品客也有其個人的戰鬥在進行中。上述的話語正好為我帶來了一些新觀點。沒有人喜歡挫敗,但沒有人能逃避挫敗,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挫敗,及如何利用挫敗。有一句成語「經一事,長一智」大概就是我想表達的。事情發生的過程不是我們能控制,如何面對結果是有選擇的,再推進到下一步,選擇後會發生什麼也是控制不了,只能好好地面對下一個結果。在這個不斷重複的過程,怎樣從選擇中學懂找出更好的選擇,便是讓我們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