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從新出發

人生的道路通常並不平坦,重點不是要找易行的路,是怎樣在跌倒後能再站起來。你有碰釘、跌倒或行差踏錯的經驗或遭遇而使你耿耿於懷?希望以下的小小分享能給你一點啟發。 雖沒有眉清目秀的外貌,是位相當注重儀容的人。因在頭髮用品公司工作,被灌輸了合適的髮型對外表的影響力,使他特別關注頭髮的造型。因不能預計出來的效果,每次理髪也帶給他很大壓力。為避免出錯,他多年來也保持同樣的髪型。時代不斷改變,他決定嘗試改變髪型。他被介紹到一家理髪店,決定由這裡的大師為他設計一個新髪型。最終他離場時大罵這位理髪師,大家也可猜到他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髪型。這使他非常失落,每天也帶着帽子。某天被一位前輩問及帶帽的原因時,他把事情交代後,前輩笑得人仰馬翻,並說道:頭髮不是會從新長出嗎,為什麼要被轉眼便忘記的事情而困擾?的確,雖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他真的沒有考慮過這問題,他只知道此刻不喜歡這個髪型而感到失落。被前輩一說,他開懷了,他不再被頭髮困擾,也接受改變不同的髪型。雖然不是每個髪型也喜歡,但當剪到一個合適的髪型時特別開心。很慶幸去嘗試了不同的髪型,這給他帶來了新的喜悅和可能性,而且比保持同樣的髪型時更快樂。

疑惑

如果遇上不明的詞彙,可以查字典。  如果不懂電器的操作,可以看說明書。 如果要學駕駛汽車,可以搵教車師傅。 如果生活中出現挫折或問題,簡稱人生阻滯,大部分人會自行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呢?有部分人會和家人、朋友或前輩討論。你曾有相似的經驗?單純個人經歷,通常得到的結果是交談對象自說自話地分享他的想法,或居高臨下地教導我應做的選擇,但總感覺他/她提供的意見不適合自己,對方完全不了解我的情況,更怎是對方把話題轉移導致沒有得到交流的機會。最後得到的是輪迴效應,問題回到起點,我還是不確定解決方法。  或許大家比我幸運,可自行把問題解決或身邊有一些智者能給予合適的協助。由於我不是幸運的一群,直到接觸教練咨詢後才明白什麼是真正得到幫助,跟向朋友或長輩求助相比,完全是兩碼子的事。讓我最讚嘆的不是透過教練咨詢得到答案,而是透過咨詢自行發現答案。就像一個寓言故事所說,你想他人送你魚,還是自己懂得釣魚?因為是自己的答案,所以答案已滿足自身的處事風格,也顧及了現實情況,不會有穿他人衣裳的感覺,使我更能全情投入。這個發現答案的過程讓我學會了用以往沒考慮過的層面來看事情,在面對其他問題時也適用。就好像學習算術,當明白了加數的計算方法後,不論數字如何改變,道理還是相對應的。但明白了加數,不代表懂得計算減數,所以在解決問題時不會只有一個方法。此刻未能解開眼前的問題,或許只是未有找到合適的解題方法。

懶人哲學

大家曾聽說勤力不一定能為我們帶來成功的說法嗎?有沒有想過或許偷懶才是王道?  先來定義勤力和懶惰。勤力的做法是願意花長時間及持續性的。反之是只花極少時間,而且是三分鐘熱度。大家可否同意以上定義?還有什麼其他想法歡迎在留言提出。  那為什麼勤力不是成功關鍵?因為還有更多要素比勤力重要,例如取向、意願、方法和計劃等。雖然以往曾提及持續性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但首先是要滿足以上要求。  以瘦身和減肥作為例子:取向是你要有瘦身和減肥的想法 |意願是你期望的成果,追求的結果會影響接著的進行 |方法是運動方式或食物選擇等 |計劃是如何把所定的方法實踐出來的行動安排。簡單來說就是有效率和合適的目標制定。  相比勤力做不良的目標,偷懶做優良的目標會有更佳的成績。偷懶表示用較短的時間和持續性較低。每天花3小時步行,持續6個月和每天1小時高強度訓練,持續3個月,那種會更有效率?  以上分享是基於環球市場的變動,身邊很多朋友絕對表現得比以往上進和勤力。但大部分人也是根據眼前情況見步行步,沒給自己定什麼目標,行動上也因欠缺清晰而有所保留。你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想法?有什麼建議可提供給我身邊的朋友嗎?期待與大家深入探討!

選角

大家有曾在看電影或聽音樂時想過,如這角色由某某演員演可能更適合或由某位歌聲主唱這歌或許會有更好發揮等的想法?大部分人不會想,假如那位演員或歌聲得到演或唱這個作品的機會,他/她會否接受呢!正如為何我們此刻在這位置和處境,全是因為我們的選擇。  選擇是一把雙刃刀,合適的得好結果,誤判時得承受後果。其鋒利之處不在於有什麼選擇,是如何進行選擇。聽來或許不合理,但大部分人在作選擇時也有其特定的模式,而這個模式基本上是不會變的。因為選擇模式是建基於選擇者的價值觀,你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嗎?由於人的價值觀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就算同樣的選擇模式曾得出一次或多次不良的結果,這位朋友還是會不自覺地使用相似的模式作決定。這是非常沒效率的,因為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透過教練咨詢,人們可釐清其價值觀,有助做決定時作出對事不對人的選擇。經價值觀得出的選擇模式讓人們不自覺地掉進了選擇的盲點,如被困其中便難以找出最合適的選擇。而且合適的選擇大多是在舒適圈外,使人們易於逃避,從而不能客觀地找出對自己、對情況或對他人最好的選擇。有興趣嘗試打破已使用多年的選擇模式嗎?這或可讓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