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第二章:重新出發的簡歷

圖片
簡歷其實就好似一張人生成績表, 但我總係覺得自己果張交唔出手。 坐喺房,面前開住個 Word 檔,我望住空白嘅版面,連一條 bullet point 都打唔出。 個腦好亂,好似每個想法都話:「你寫呢啲都冇人會睇啦。」 但我又唔想咩都唔做。 所以我打開 Google ,打咗句:「無經驗點寫 resume ?」 跳出嚟嗰啲文章,有啲係 HR 寫,有啲係 blogger 寫,有啲就係 AI 寫,講咗好多格式、 action verbs 、 STAR 法則,仲話要寫出「 value proposition 」。 我心諗:「我連我自己值咩都唔知,你叫我提價值?」 小白喺我崩潰之前開口: 「唔需要寫得完美,先至可以開始行第一步。你要做嘅,唔係包裝,而係諗返自己做過啲乜,學左啲咩。」 我望住個畫面,喺心入面問自己: •  我有冇參加過咩學會? •  我喺大學做過咩報告,係咪有試過做 team leader ? •  我喺 part-time 店舖嗰陣,有冇學識點樣處理顧客? 我開始打落去:「 2022 年,做過文學系學會嘅活動統籌,統籌過三場線上講座。」 打到呢度,我突然想起有一次網絡死機,全場 Zoom blackout ,我一個人即場轉去 IG Live ,硬係救返成場活動。 當時其實好驚,手震到連手機都差啲跌咗落地。 我打咗落去:「在突發情況下靈活應變,臨場轉換平台,維持觀眾參與度。」 寫完呢句,我自己都忍唔住笑咗出嚟,原來我都唔係咩都冇。 小白語氣平靜但有一絲讚許:「你睇,當你唔再睇自己有咩唔夠,而係睇你已經有嘅,條路自然就清楚咗。」 我儲存咗份簡歷,檔案名叫:「 Resume\_V1 」。 冇咩花巧,唔靚,唔出色。 但係,係屬於我人生第一份,真正由心寫出嚟嘅簡歷。 我望住個檔案名,喺心入面默默講: 「呢個 ‘V1’ ,只係開始。」 待續... --- 教練視角: •  引導主角由「我冇咩好寫」轉向「我做過啲乜」 •  挖掘過去經驗、正面建構敘述 •  引導主角認同自我價值的起點

職場篇:隱形合夥人

圖片
序: 點解會有呢本小說? 教練服務,從來都唔係一件容易解釋嘅事。佢唔似顧問,比你答案;亦唔似上司,給你指令。佢嘅存在,更多時候係陪你一齊發現:「你真正想要咩?你可以點樣做?」 但呢個過程,如果無親身經歷,或許不易理解。之前我曾在不同平台,嘗試著以不同角度來進行分享,在創作了數百篇短文後,感覺還是差一點。 直到有日,我心諗:「不如寫個故事,可能大家會更易理解和連繫」 就係咁,林宇出現,一個非常普通嘅應屆畢業生,學歷普通、冇特別天賦,喺職場跌跌撞撞,慢慢發現自己想要咩。而呢段路,佢有一個神奇的小夥伴“小白”,一個扮演教練角色嘅小吊嘴,陪佢一齊成長。 這不是一本教你成功法則嘅書,只想透過故事,讓你了解一個職場新人,點樣在教練支持下改變,由內到外。 教練的任務從來都唔係「俾個啱嘅答案你」,而係幫你搵到屬於你嘅問題同選擇。 希望你喺故事入面,會搵到屬於你,能啟發你的一句話。  --- 第一章:畢業後第一個清晨 我記得好清楚,嗰朝係六月中,天氣未算好熱,但我個心好煩躁。 畢業典禮完咗冇幾耐,我一個人攤喺屋企梳化,望住天花板,隔離嘅窗簾微微飄動。呀媽去咗街市,屋企靜得只有自己嘅呼吸聲同風扇嘅聲。 明明話大學畢業係人生里程碑,點解我咁空虛呢?啱啱考完 final,影完畢業相,WhatsApp group 靜晒,朋友圈都冇人再講返學。 我打開手機,LinkedIn彈出嚟:「你有3個新職位建議」,全部都寫住:需1年經驗、需流利英語、需識Power BI。我連Excel都未學識晒…… 我開始喺心入面問自己: 「我係咪真係咁差?連一份工都搵唔到?」 啱啱諗到一半,電話响咗。我唔想聽,但係好奇,望一望畫面,係爸爸個名。 我接咗,佢冇講太多,只係話: 「喺你枱面,有件畢業禮物,係我早幾日留低嘅。唔值錢,係我細個時你爺爺比我嘅,陪我走過成長中好多唔知點行嘅階段。」 我起身去書枱,打開櫃桶,入面有個布袋,輕輕咁一搖,有啲聲。 拎出嚟睇,係一個細細地、黑色吊嘴,有啲舊,可能係佢以前帶開嘅。 我摸吓佢,冇咩特別。 但突然,吊嘴震咗一震。 跟住,有把聲好細、好似來自腦入面: 「你終於發現我啦。」 我成個人震一震,望吓四周: 「邊個講嘢?」 聲音再出現:「係我,小白。唔好驚,我唔係鬼。我只係…你人生路上嘅一個小幫手。」 我愣住咗,真係愣咗好耐。腦入面一片空白,成件事唔合理得滯。 但唔知點解,我...

如何發現員工的獨特性?

圖片
在一個多樣化的工作環境中,領導者如何才能真正洞察每位員工的獨特性?這不僅是一個管理上的挑戰,更是激發創新和提升團隊表現的關鍵。以下將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問題,並分享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方法。 1. 利用“反向面談” 傳統的面談通常是自上而下的,領導者詢問員工,但試想一下,如果讓員工反向面談領導者呢?這樣的互動可以揭示員工對領導風格、團隊文化和工作環境的看法,從而提供關於他們獨特需求和期望的寶貴見解。 2. 創建“興趣地圖” 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興趣與熱情,而這些往往未被充分挖掘。領導者可以創建一個“興趣地圖”,讓員工標記自己的興趣和技能領域,並與團隊分享。這不僅能促進合作,還能揭示員工間的潛在協作機會,激發創新的火花。 3. 實施“工作假期” 在常規的假期中,讓員工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才能。這種“工作假期”允許員工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個人項目或學習新技能,然後分享他們的經驗。這不僅能幫助員工發現自己未被開發的潛力,也能為團隊帶來新的視角和靈感。 4. 舉行“失敗分享會” 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定期舉行“失敗分享會”,鼓勵員工分享他們的失敗經驗和教訓。這不僅能減少對失敗的恐懼,還能讓領導者了解員工的風險承擔能力和學習方式,從而更好地支持他們的成長。 5. 引入“角色互換” 在團隊內部實施角色互換,讓員工暫時擔任其他職位。這樣的經驗不僅能增強團隊合作,也能讓每位員工體驗不同的工作挑戰,從中發現自己的潛在才能和興趣。 那麼,領導者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發現員工的獨特性?透過以上分鐘的一些獨特方法,領導者不僅能深入了解每位員工的興趣和專長,還能激發團隊的創新活力。這些策略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將為團隊創造出更多的成功機會。探索員工的獨特性,將為企業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Quote 09

圖片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經常被過去的牽絆所困,無法自拔。那些難以釋懷的回憶,像是無形的鎖鏈,讓我們無法前行。然而,當我們勇敢地放下這些包袱,才能為未來騰出空間。放棄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是對自我的解放。只有在清空心靈的時候,我們才能迎接新的可能性,探索未曾想過的美好,讓人生重新煥發光彩。

從迷失到自我重塑的旅程

圖片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許多人面對著頻繁的面試卻始終無法獲得理想的工作。這樣的境遇不僅令人沮喪,更讓人感到迷惘,特別是在考慮轉行的時候。這篇文章將用一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這一現象,並提供一些啟發性的思考,以幫助讀者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面試失敗的背後:自我認知的缺失 多次面試的失敗,往往不僅僅是因為技能不足或市場競爭激烈,更多時候是自我認知的缺失。在面試中,求職者需要展現的不僅是硬技能,還有他們的個人品牌和職業故事。但許多人在自我定位上陷入困境,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價值。 啟發性問題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轉行之前,問問自己,自己真正熱愛的是什麼?這不僅是對工作的熱情,更是對生活的熱情。 你的獨特價值是什麼? 考慮自己過去的經驗和技能,哪些是可以轉化並在新領域中發揮的? 從迷惘到重塑:教練的視角 作為一名教練,我常常看到人們在轉行的過程中感到迷失。這種迷惘並不可怕,反而是自我重塑的契機。轉行不僅是職業的改變,更是心態和思維方式的轉變。 建立成長心態 1. 接受不確定性:轉行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接受這一點,並把它視為成長的機會。 2. 主動學習:在新的領域中,主動尋求知識和技能的提升,無論是通過線上課程還是與業內專家的交流。 3. 建立支持系統:尋找導師或同行,分享經歷和挑戰,彼此支持和鼓勵。 意料之外的知識:轉行的意義 轉行不僅是尋找新工作的過程,更是對自我認識的一次深刻反思。許多人在轉行後發現,自己不僅獲得了新技能,更重新找到了對工作的熱情與生活的意義。 實踐中的反思 案例分析:許多成功的轉行者在面對困難時,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選擇暫時回歸學習,積累經驗。這些人最終的成功,往往來自於他們在迷惘中堅持的耐心和毅力。 靈活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並非一條直線,而是一系列的轉折和變化。學會靈活應對,隨著自身的成長不斷調整目標。 多次面試無果,轉行迷惘,這條路或許充滿挑戰,但同時也充滿機會。每個人都可以在職業生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轉行的過程,不僅是專業方向的改變,更是對自我的一次深刻探索。職業改道是一個重要選擇,也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和機會,如能勇敢面對這些不確定性,迎接未知的挑戰,你將能以更全面的視野來給自己創造出一個不同的未來。

Quote 04

圖片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微小的錯誤如同隱藏的小石子,若不加以注意,便可能成為前行的絆腳石。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覺,用心去修正每一個細節,讓心靈的橋樑更加穩固。唯有如此,才能在這條充滿挑戰的路上,無畏無懼地邁向更高的目標,讓我們能夠一步一步到追逐理想。

領導的逆轉力量

圖片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領導者面臨著無數挑戰。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某些團隊在逆境中能夠脫穎而出,而另一些卻在繁榮中迅速崩潰?或許,答案並不在於追求平衡,而是在於擁抱失衡,從中尋找新的可能性。 失衡的機會 我們常常認為,領導者的首要任務是維持穩定與平衡。但真正的創新往往出現在失衡的瞬間。當團隊面臨不確定性時,這些時刻恰恰是創造力的溫床。有效的領導者應該學會在混亂中找到機會,鼓勵團隊在逆境中探索新方法。 - 在每次重大變革後,舉行“反思會”,鼓勵團隊分享失敗與成功的教訓。  - 鼓勵“逆向思維”,挑戰現有的假設,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  矛盾的力量 失衡帶來的矛盾並非壞事。它可以激發團隊內部的討論與思考,促進不同觀點的碰撞。領導者的挑戰在於如何引導這些矛盾,讓它們成為推動創新的動力。 - 組織“辯論”,讓團隊成員針對某一議題進行正反兩方的討論。  - 鼓勵跨部門合作,讓不同背景的成員共同解決問題,增進理解。  破壞與重建 在一個失衡的環境中,舊有的結構和流程可能變得不再適用。領導者需要勇於破壞這些過時的模式,並為新的思維方式鋪路。這種破壞性創新,雖然可能帶來短期的不適,但長遠來看卻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 定期評估現有流程,勇於提出改變的方案。  - 鼓勵團隊成員提出“瘋狂的想法”,即使這些想法看似不切實際。  成長中的不安 接受失衡的狀態意味著要接受不安和不確定性。領導者應該幫助團隊成員理解,這種不安並非威脅,而是成長的必要條件。當團隊成員學會在不確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整個團隊的韌性將得以提升。 - 提供心理安全的環境,讓團隊成員敢於表達疑慮與困惑。  - 組織工作坊,幫助成員學習如何在不安中尋找機會。  反向領導 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領導者需要具備反向思考的能力:不僅要指導團隊,還要學會從團隊中學習。領導者需要認識到,每個成員都能夠提供獨特的見解,這些見解在失衡中尤為珍貴。 - 定期進行“反向導師”計劃,讓團隊成員指導領導者。  - 鼓勵開放的回饋文化,讓所有成員都能對領導者的決策提出意見。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或許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失衡的價值。當我們勇敢地接納不確定性,尋找矛盾中的機會,我們的領導力將會變得更加強大。你準備好從失衡中汲取力量,開創屬於自己的領導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