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24 起發佈的文章

Success is not something you pursue. It’s something you attract by the person you become❜

圖片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各種勵志故事,描述一個人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力實現了成功。這些故事無疑給人很大的鼓舞,但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了成功的本質?努力或許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絕對談不上是關鍵的條件。 很多人都會努力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實現目標,但為什麼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關鍵在於,成功不僅需要付出勸力,更需要把握正確的方向。就像一艘航船,即使船員盡了全力划槳,但如果航向錯誤,終究無法抵達目的地。同樣地,如果一個人的人生方向定位不正確,再多的努力也難以帶來真正的成功。 除了正確的方向外,成功的關鍵還在於堅持和毅力。我們常說”九牛一毛”,這正是形容一個人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憑借持續不斷的努力和堅持。一個人做任何事,如果缺乏這種堅韌的毅力,即使一開始再高昂,也很難長期保持下去。而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即便一開始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失敗,也能夠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努力是最不值得拿出來誇口的東西,因為這只是基本,是人人都會做到的,是最底層最渺小的東西。成功更需要正確的方向,以及持續不懈的追求和堅持。我們要時刻銘記,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才能最終獲得。搞清楚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和人生,繼續向高處攀登。

Communication works for those who work at it❜

圖片
在現代企業中,一個最常被提到的難題就是跨世代的溝通問題。想象一下,在同一個辦公室內,你得照顧從2X歲到7X歲的員工,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溝通習慣都大不相同。對於老闆或管理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大挑戰。 但是別擔心,只要我們能掌握好每個世代的特點,溝通起來也能游刃有餘。公司裡的員工就像一支交響樂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演奏方式和喜好。作為樂團的指揮,我們要學會聆聽每個團員的旋律,並妥善協調他們的演奏,從而譜出動人的交響樂章。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年齡層的工作伙伴吧! 沉默世代(1925-1945年出生) 這個年長的群體是資深員工中的主力軍。他們喜歡面對面的溝通方式,認為這是獲取關鍵信息的最佳途徑。在職場初期,他們依賴於電話與同事和客戶聯繫。這個世代的領導風格是"層級管理",他們樂於接受上級的指令,並努力完成工作,很少需要過多的監督和反饋。 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 嬰兒潮世代繼續依賴電話溝通,但也開始使用語音信箱和電話會議等新興技術。他們由經歷過大戰和大蕭條的前輩撫養長大,很珍惜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通常會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他們樂於付出努力和長時間工作來實現成功,常常為事業犧牲家庭。如果你希望這個世代的員工參與某個項目,給他們詳細說明,他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完成,並讓你滿意。 X世代(1965-1982年出生) X世代是第一批進入依賴電子通訊的職場的一代。他們更喜歡用書面方式溝通。對許多人來說,電視成為了主要的娛樂和社交渠道。這一代人小時候放學後常常一個人在家,因為父母需要工作賺錢,又缺乏負擔得起的課後照顧。如果你想確保他們理解某個任務,發送一封簡潔的電子郵件,說明項目細節和交付日子。相比嬰兒潮世代和Y世代,X世代在職場上所占比例較小,因為許多嬰兒潮世代推遲生育,直到事業有了一定基礎。這一代人會問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希望別人用直接、坦誠的方式溝通,明確說明交付日子和項目宗旨。 Y世代,又稱千禧一代(1983-2000年出生) Y世代更喜歡用簡短的訊息、即時通訊或視頻來溝通。互聯網對他們來說一直是娛樂和信息的來源。與他們的X世代兄弟姐妹不同,他們現在已經成為職場上最大的群體,在2015年初超過了嬰兒潮世代。如果你希望他們參與某個項目,發短信告知交付日子,並通過視頻聊會議。他們成長於從獎勵個人成就轉變為重視團隊參與的文化變革時期。他們的父母...

Passion is energy. Feel the power that comes from focusing on what excites you

圖片
曾聽說:「做事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曾聽到:「不要把興趣變成工作」的勸誡。這兩種說法看似矛盾,但實際上卻反映了兩種想法。這微妙的差異,給予了很多朋友在職涯規劃和選擇職業時一些迷惘和疑惑。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強調的是要追求內心的渴望和興趣,去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這樣做能帶來快樂和滿足感,使生活更有意義。但把興趣變成工作,可能會讓原本的興趣變成負擔和義務,反而失去了當初的樂趣。 相反,「喜歡你所做的事」則意味著將某件事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成為自己的專長和興趣。這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去培養,但最終會讓我們擁有真正的熱忱和專業。 很多人在選擇職業或生活方式時,常常會混淆這兩種概念。因為兩者的差異是非常微妙,追求同樣的結果,不同的過程。「做喜歡做的事」是一開始便喜歡,是興趣轉換成事業。「喜歡所做的事」開始時並不一定喜歡,只能說不討厭,經過一段時間慢慢喜歡上。 現實是興趣和事業的最大分別是,興趣重點在於過程,事業關注於結果。喜歡打籃球,過程好玩,最後沒有勝利,你還是喜歡,也期待下次和朋友再一起打籃球。但假如你是一位職業籃球員,最終贏得比賽才是你上場的原因,或許你全場沒有入球,但為了勝利,你更願意讓給隊友射球。 其次是興趣只是出於個人喜好,大部分情況也非當事人的專長,更多是受到個人情感影響而做出的決定。培養做喜歡做的事,發掘自身優勢,尋覓長處所能涉獵的工作,透過成功得到滿足感,從而產生樂趣,人們也喜歡他人的讚賞和認同。 但怎樣發現你的優勢,並透過認知你的長處找到這份可持續發展的職業?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is the highest calling of leadership

圖片
每個人都有成為領導者的一天。儘管沒有萬能的領導方式可以套用在所有情境,但是仍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成為出色的領導者。 首先 , 要認識並發展自身的領導風格。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特質和管理方式 , 沒有一種領導模式適用於所有人。有些人擅長激勵他人 , 有些人則善於分析問題並制定策略。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局限 , 並學會在不同情況下靈活運用適當的領導技巧。 其次 , 要以同理心理解團隊成員。每個人的背景、價值觀和工作方式都不相同。作為領導者 , 我們要設身處地為團隊著想 , 真正理解他們的需求和訴求。只有這樣 , 我們才能給予適當的支持和激勵,調動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團」入面包含着「專」,我們要學會發掘和培養團隊中每個人的專長。通過互相支持和彌補不足 , 團隊的整體效率和協作能力都能得到提升。領導的本質就是協調各方資源 , 發揮每個人的潛能 , 推動團隊共同前進。 成為出色的領導並非一朝一夕 , 而是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夠了解自己、關心他人、善用團隊的力量 , 定能成為受人尊敬和信賴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