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n't the gift they gave but the impact they made
因為疫情和種種原因,有好幾年沒有參與聖誕派對,讓我也差點忘了在沒特定對象下選購聖誕禮物的那種頭痛和無從入手的感覺。其實選購禮物心態各有不同,你又是以何種心態選購今年的聖誕派對禮物? 從觀察中,禮物選購者通常可以分幾類:就手型、實用型、奢侈型、玩味型、參與型、另類型、喜好型等等。 就手型:這類朋友會拿自家公司或自己屋企的物品來作禮物,可說他們求其,無誠意,也可視他們慳家,或單純是對交換禮物的活動沒什麼興趣。 實用型:如字面所講,就是送日常會用到的物品,意圖是好的,因為不想他人拿了無用的東西回家,但他們並未考慮到如果是日常用品,對方大概就已經有了,真的有需要再多一件? 奢侈型:雖然大部分交換禮物的活動也有價格範圍,但這類人基本上是不理會價錢,就是買一些超額的東西,沒有說貴野就是好,但當場會帶來一定反應確是事實。 玩味型:也稱他們為自娛型,買一些很出位的禮物,例如早年在網上見到有米,紙巾,性商品,今年有麥記醬汁等。好像很有趣,但收禮物的人不一定能享受這些惡作劇般的玩笑,所以是自娛成分較高。 參與型:像就手型,他們或許真的沒找到交換禮物活動的趣味,所以他們會選擇一些不過不失,中規中矩,收到唔會讓你驚喜,也不會使你發爛渣的禮物。 另類型:這個與玩味型最大的分別在於他們選的禮物雖然破格,但卻有考慮收禮物者的感受,是很極端的有部分人會喜歡和驚喜,但也有部分人會覺得是無謂野。 喜好型:送自己喜歡,自己想買的東西。很大機會讓收禮物者喜歡,因為朋友大多有相同喜好,是有心的懶人。 大家會是哪類型的禮物選擇者?還有很多類型未有列出,大家可以在留言中分享下你身邊的朋友是怎樣選購禮物交換的禮物。品客們,今年你收到什麼聖誕禮物呢?能否從禮物中讀出你朋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