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ourney into self-love and self-acceptance must begin with self-examination… until you take the journey of self-reflection,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grow or learn in life
剛過去的一個星期,本人進行了居家隔離,由於時間充足,所以又開始胡思亂想,想到一個成長的問題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品客們有否想過伴隨年齡增長的是什麼?儲蓄! 對某些人是吧!但更多或許是人生經歷和看人/事/物的能力。從言語間看來這是一種優勢,但同時這也可以是一種弱點。經由年月所累積得來的經驗和能力也許是錯的,甚至是壞的。憑當事人成功與否或許可決定他/她所得的經驗是優還是劣吧。在無視成功的定義下,這也是其中一個方法。但我更想討論的是如何無視累積得來的東西。曾有一位長輩跟我分享,他每五年便會從零開始思考現在和將來,這個定律跟他當刻是成功或失敗無關,是很單純地去審視自己,環境,身邊人,事業,家庭等等。起初我覺得這不是常有的五年計劃嗎,見工時也常常會被問到,再來為何是五年,每年每月也可以做。根據生活的變動我們隨時都要進行調整,有什麼特別呢? 長輩想跟我分享的是由零進行審視,在生活中所進行的計劃,調整或改變,這是有根據地進行,而從零開始是假設什麼也沒有地進行。他給了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他在做這零審視時會假設自己未婚,沒有孩子地進行。這聽來很不現實,因為現實中他不是要顧及家庭和子女嗎?但他想灌輸給我的想法並非如此,好像他不應該因為家庭而無視所有需要移居海外的發展。自己以外的人/事/物也是濾鏡,而這些濾鏡會影響我們宏觀地看事情,這些濾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有足夠的關顧,在這五年一次的審視中是應該短暫地無視的。我好奇地問,如無視所有事後得出的想法是想獨自到海外流浪,這不是無奈的想法嗎?而他很堅定地回答,為何不可?如果我有足夠資源給予我的家庭,也考慮到這短暫的離開會為未來帶來良好的影響,為何會因為家庭或子女而影響我去進行?如果有家庭就必須留在他們身邊,那世上還有軍人,還有人做船運的工作? 最佳的決定通常是在沒帶著任何濾鏡下找到的,當下的成敗也不應影響你下一步的決定。重大的決定會帶來極端的結果,可以讓你更上一層,也可讓你一無所有,但重點是你能否真正做到在沒濾鏡下審視自己,讓自己發現最適合此時此刻的選擇和行動,任何的顧慮和阻礙也是在你作出決定後出現,而不應在之前。 教練服務助你睇清前路,搵岩條出路!不能單靠自身思維進行的零審視,可透過我們提供的成長與績效諮詢服務來協助。